ETH 发展路线之争:以 Rollup 为中心或存在结构性经济缺陷

有观点认为,排序器总是比 DA 产生更大的价值,透过 DA 累积 L1 价值的计划是「死路一条」。

去中心化交易协议 Ambient Finance 创办人 Doug Colkitt 日前发文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透过 DA 累积 L1 价值的计划似乎是「死路一条」。

对此,以太坊社群成员 Ryan Berckmans 发文回应,并对以太坊 L2 收入和 Blob 费用进行了讨论,其中假设了 DA 成本上升至 L2 总收入约 50% 。


基于这个假设,Doug Colkitt 再次发文并进行了反驳,认为 DA 不可能接近 L2 费用的 50% 。以下为内容详情:

Ryan Berckmans 的分析很好,也是看好 DA 最有说服力的理由。但个人认为,DA 绝对不可能接近 L2 费用的 50% 。出于结构性的经济原因,排序器总是比 DA 产生更大的价值。

区块链基本上是销售区块空间的业务。由于区块空间在链之间不易互换,因此接近垄断。

但并非所有垄断都能赚取超额利润。关键在于对消费者进行价格区分。如果没有价格歧视,垄断利润几乎不会高于商品利润。

想想航空公司如何对价格不敏感的商务旅客与寻求便宜机票的消费者区分开来。或者同一款 SUV 车型如何在奥迪和蓝宝坚尼的品牌下以截然不同的价格销售。

优先费用是区块链中一种令人惊叹的价格歧视机制。最高优先级交易支付的费用实际上比中位数高出几个数量级。

L2s 和 Solana 都透过使用排序器优先权作为价格歧视的一种形式,来实现高吞吐量和高收入。

边际交易支付的费用非常低,因此实现了庞大的 TPS 。但不敏感于价格的交易被压榨,支付大部分网路费用。

以下是从 Base L2 中随机抽取的 5 个区块的分布。这是一个明显的帕累托分布,这使得价格歧视非常有效。

PANews 注:帕累托分布指透过市场交易,20% 的人将占有 80% 的社会财富,如果交易可以不断进行下去,那么,「在因和果、努力和收获之间,普遍存在著不平衡关系,典型的情况是:80% 的收获来自 20% 的努力;其他 80% 的力气只带来 20% 的结果」。

前 10% 的交易支付了 30% 的费用。后 10% 的交易支付不到 1% 。

问题是,虽然排序器从中赚了不少钱,但 DA 层却无法做到,因为它没有价格歧视的能力。

这种超高价值套利为以太坊 DA 支付的费用与 1 Wei 垃圾交易相同,因为它们是在同一批次中结算的。

由于边际交易的价值非常低,因此只有中位数交易的成本接近零,才能获得高 TPS 。但使用 DA,基本上每笔交易的支付都相同。 DA 层既可以拥有高吞吐量,也可以拥有高收入。但两者无法兼得。

这使得 rollups 基本上不可能在不导致以太坊网路收入崩溃的情况下进行扩容。

以 rollup 为中心的路线图从根本上是有缺陷的,因为其放弃了网路有价值的部分(排序),认为可以透过无价值的部分(DA)赚回来。

作者最初看好以 rollup 为中心的路线图,因为作者认为任何理性的人都会认识到价格歧视的经济学原理,而且它将与 L1 扩展并行。

对价格不敏感的高价值用户会因为 L1 的可追溯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而使用它。而 L2s 则专注于边缘化低收入用户。因此,以太坊仍将获得可观的排序器租金。

但以太坊领导阶层一再强调,L1 作为应用层实际上已经消亡,并且永远无法扩展。因此,使用者和开发者做出了非常理性的回应,L1 应用生态系统现在正在消亡,以太坊网路收入也随之消亡。

如果你认为 ETH 的长期价值主张是一种货币资产,那么还是有可能的。让更多人拥有 ETH,使其成为一种货币形式。补贴那些对基础层零增值的 L2s 应该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但如果你认为 ETH 的长期价值主张是广泛使用的协议中的网路权益,那么你需要价值累积。

显然,由于糟糕的经济假设,以太坊的发展出现了结构性问题。

(以上内容获合作伙伴  PANews 授权节录及转载,原文连结  )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意见,不代表区块客观点和立场,所有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自行决策与交易,对投资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间接损失作者及区块客将不承担任何责任。